日子滑入秋天,篁嶺村一家一家的曬樓,仿佛展現出一幅幅線條與色彩組成的曬秋圖,明艷、質樸,既有齊白石畫中的筆墨意趣,又有印象派畫家呈現出的新鮮生動,鱗瓦、屋檐,恰到好處地成了畫框,布局簡單,卻在交叉中有變化,搭配得近乎完美。走進篁嶺村的一剎那,我的雙眼立即被這樣的畫境吸引住了,甚至忘了看村口花圃的顏色,以及木坊上的雕飾。
?
?
篁嶺,倚著婺源石耳山的一個典型山村,一百多戶人家,擠挨挨地居在巴掌大的山腰上。在久遠的年月里,滿山的翠竹青松,還有水口林立的紅豆杉、香榧、香樟、楓香,想必是篁嶺的先人擇山而居的緣由吧。篁嶺山陡路窄,很難見著一塊寬敞的平地。村莊依山而建,房屋錯落有致,大多是兩層的結構,墻腳山石砌起,一層大門口朝著路,二層開后門架天橋臨著山,屋頂鱗瓦,墻體斑駁,黑白色調,也有黃泥巴裸露的土墻。山野天空,天藍得純凈,樹綠得純凈,環(huán)境空氣都可以養(yǎng)眼洗肺。山村屋宇之間,雞犬相聞,依然透著原始村落的生活氣息。篁嶺人家,樓堂前的曬欄,用十六根或者十八根的杉木從樓堂前抵墻而出,面朝天空,平面、伸展,放上竹編的曬簟曬盤就成了無遮無攔的曬場,當地人稱之為曬樓。
?
立秋一到,秋日的陽光把曬樓喚醒了。篁嶺之上,一家家曬樓齊刷刷地開始曬秋。篁嶺人家曬秋沒什么講究,山里種的,地里長的,什么趕上就曬什么,辣椒,豆角,羅蘇(茄子),苞蘆(玉米),稻谷,黃豆,芝麻,番薯……一年又一年,循環(huán)往復,恨不得把整個秋天的收獲都曬起來。而曬樓上色彩最為明艷、濃烈的,當屬曬辣椒曬稻谷的日子?;蛟S,篁嶺人家沒有多少人知道,山外流傳的一幅幅攝影和美術作品,跟他們的生活杰作有關。不可思議的是,篁嶺人家在曬樓上呈現的秋景,切實讓無數的人感到了視角上的震撼。曬樓上那一盤盤的辣椒,色彩是那么的明艷,而曬樓上的一根根杉木,是否是民居里伸出的一個個粗壯的驚嘆號呢??
同行的一位畫家,到了篁嶺情不自禁地從背包里拿出了速寫本,碳素筆在本子上悠游,線條簡練,場景躍然紙上,而他的眼神透出更多的專注。坐在長凳上切辣椒的老嫗,六十多歲的樣子,頭系方格子的頭袱(頭巾),做事手腳利落。她右手把兩個或者三個辣椒并攏按在刀板上,一刀接著一刀,刀法嫻熟,切下的辣椒一圈圈的,像一枚枚的紅扣子,水滋滋的,鮮潤得很。等裝辣椒的背簍夠上一曬盤了,就搬到曬樓上去曬,于是,空氣中漂浮著一股辣辣的氣味。色澤誘人的辣椒經不住曬,日頭一照就蔫了,滿當當的曬盤曬簟里便留出了許多空隙。村里的婦女和老嫗一樣,趁著天氣曬秋,雖然忙前忙后的,言談舉止中卻有閑適自得的一面。她們覺得生活很簡單,日子就是春播、夏種、秋收、冬藏,一年四季能吃飯能夠做事就夠了。從一家兩盤三盤的辣椒曬起來,到一百多戶人家紛紛把曬盤曬簟里的辣椒曬出來,那是一個何其壯觀的場景??!如果穿過高低不平的巷子,換個角度,平視或者俯視,視覺感受和心靈體驗都會有差異。人們遠遠地看著,感受著篁嶺曬樓上的秋天,以及篁嶺人家對秋天的抒情。
?
蟬的叫聲,持續(xù)而有耐性。在蟬聲的背后,似乎還有不知名的蟲兒在低語。水口至木坊的青石板路邊,有一組二十四節(jié)氣的石雕,無論雕有怎樣的圖案和文字,應該都是農耕文明的象征意義和時間漫游的符號吧?一茬一茬,田地作物在生長輪回,還有什么在時光中比生命更有奧妙呢?二十四節(jié)氣石雕的對面,是篁嶺人家的開山之作,一條條層層疊起的梯田里,青蔥的禾苗正在蓄勢一場稻浪。到稻子收割的時候,篁嶺人家的曬樓是否虛位以待呢?
?
篁嶺的陽光真通透,連樹葉在陽光下都綠得透明。曬樓,多么溫暖殷實的詞匯。面對篁嶺人家的曬樓,我和友人的眸子里自然多了一份質樸和美好?!?/span>
在婺源的鄉(xiāng)村版圖上,篁嶺的秋天就這樣在曬樓上延續(xù)著。 ?
專題來源:婺源旅游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