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哭墻”的存在已經是眾人皆知,千百年來,流亡在各處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便會來到墻前禱告哭訴,也因而這面其真名為“西墻”的墻被稱為“哭墻”。猶太教把該墻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該墻例須哀哭?,F在哭墻已經成為去耶路撒冷必去的景點,但是在觀賞的同時也要尊重別人文化風俗。
哭墻高約20公尺、長50公尺,中間屏風相隔,哭墻由大石砌成,在哭墻的上方,是同樣著名的伊斯蘭教的兩處圣地—巖石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1992年據考古學家透露,他們在“哭墻”發(fā)現5塊巨型基石,這些石塊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考古學家用聲波探測法測定,其中最大一塊巨石約長13.6米,寬4.6米,高3.5米,重達570噸,據說是世界上第3大人造巨石。
盡管該圍墻為伊斯蘭圣地西墻的一段,但猶太人仍然把它視為本民族信仰和團結的象征。今每逢猶太教安息日時,尚有人到哭墻去表示哀悼,還有許多信仰者將心愿或悼念之辭寫于紙上塞進墻壁的縫隙里。
祈禱時男女有別進入廣場墻前,男士必須戴上傳統帽子,如果沒有帽子,入口處亦備有紙帽供應。
許多徘徊不去的祈禱者,或以手撫摸著墻面,就如同撫摸著猶太人民千年的傷口;或低聲背誦著經文緬懷著民族輝煌的歷史;或將寫著祈禱的紙條塞入墻壁石縫間,似乎那樣就可以將心愿傳遞到上帝心里。歷經千年的風雨和朝圣者的撫觸,哭墻石頭也泛泛發(fā)光,如泣如訴一般。
專題來源:中東非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