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滿語稱“孫章嘎依能吉”;艾,滿語稱“崔哈”;蒿,滿語稱“哈木甲”。滿族人把艾、蒿合稱“艾蒿”。菖蒲,滿語稱“沃克吉哈”。
? ?艾,植物草屬。《字說》:“艾可入病,故字從艾?!薄栋蛷┛h志》:“艾,莖、葉青而微白,高一、二尺,葉片生為羽狀分裂,皆生白毛,甚密?!毕?、秋之交,剛開小花,淡褐色,結(jié)實累累。取葉干后揉之,則成艾絨,醫(yī)者灼以治病,謂之“炎”。蒿,草之高者曰蒿,有白、赤、青、黃、黑之別。白者味清香可食?!对姟ば⊙拧罚骸斑线下锅Q,食野之蒿”。同蒿,形、氣同于蒿,亦可茹。蔞蒿,俗稱“柳蒿菜”,植物疏之屬。《詩·國風》:“于以采蘩”,蘩即同蒿菜,葉長、多缺、有尖、色淡綠,葉甘辛。春種與秋種均可食。《呼蘭縣志》:“有水蒿,碎而繩之,可以引火?!?/p>
? ?艾蒿,農(nóng)歷五月初,頂著露水珠采的藥性最佳。嫩江兩岸的滿族村屯人將艾蒿入沸水中以箸攪、涼后為幼兒洗浴,大人用其洗腳。上了歲數(shù)的人將艾蒿擦成火繩,盤成球形,吊于屋內(nèi)成桿中間,火繩終日燃,散發(fā)一股清香味,不僅抽煙取火方便,而且還有催蚊蟲之功效。
? ?蒿之初之芽,稱“柳蒿芽”,滿語稱“額穆毗”,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一種野生疏之植物,年復(fù)一年的生長在嫩江兩岸。春日采“柳蒿芽”,食甚鮮。滿族村屯,有的在5月第二個星期日舉行一年一度的“額穆毗”節(jié)。
? ?菖蒲,生湖泊(滿語稱“泡子”)中,俗稱“臭蒲”?!鹅鑿娜珍洝罚骸盀l水叢生,枝葉如柳,長不盈尋。用以作箭,不矯作而堅,澤之蒲不及也?!薄妒⒕┩ㄖ尽罚合闫焉疄I,葉二、三尺,抽莖開花,花抱莖端如杵,俗稱“蒲棒”,嫩根如筍。《詩》“唯筍及蒲”。嫩江兩岸的滿族人取蒲棒摔之如棉作被墊等,取蒲草編席婁等。
? ?《淅東蓋》:“都門習俗,每歲自五月初一起,各宅結(jié)艾蒲于門旁,懸黃紙殊符于門官,其符繪鐘進士(鐘馗),或張?zhí)鞄?,或繪五毒蟲,奇形怪狀物為可曬,至初六始揭去。”《民社北平指南》:“五月初一至初五,為端陽節(jié),又稱端午。于是午時以朱墨畫鐘馗像,謂能驅(qū)避邪?!弊蕴拼詠硌永m(xù)的鐘馗驅(qū)儺風俗,在后世有廣泛的影響??梢娭燎宕瑹o論是南北方,鐘馗驅(qū)儺捉鬼以由除夕改為端午節(jié)。
? ?端午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滿族人稱“單五節(jié)”。傳說,努爾哈赤起兵那年,率兵征討尼堪外蘭于圖倫城,尼堪外蘭逃至嘉班,尼堪外蘭帶著妻兒老小逃至鄂勒歡屯(今齊齊哈爾城西南30里),送信的人就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天把信給“當誤”了,使尼堪外蘭逃至明朝邊境,三年后才抓獲他。“當誤”皆音“單五”。當時查找尼堪外蘭的藏身之處,清兵挨門挨戶的搜查,滿族人家免查,但以掛“艾蒲”為號。于是,每歲端午,家家戶戶都掛“艾蒲”示以免查,又有“逢兇化吉驅(qū)鬼邪”之意。
專題來源:端午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