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原向平原的轉(zhuǎn)折很壯麗,太行山是華北平原的母地,中國最主要的地貌構(gòu)架,是由西向東漸次降低的三級地形階梯。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是中國東部地區(qū)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
?
地理地貌學家曾昭璇先生還把中國地貌更簡單地分為高原中國和低地中國兩部分,這兩部分的界線剛好在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此線以西,為內(nèi)蒙古高原、山西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以至更高的青藏高原;此線以東,為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這一線幾乎縱貫中國南北的山系,與被稱為中國中央山脈的秦嶺—大別山山系,正好呈十字交叉,從而構(gòu)成了中國地貌的主要骨架。如果說秦嶺—大別山系是中國南北氣候的重要分界,那么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山系,就是中國東西地貌的基本分野。如果把前者喻為中國之脊,那么后者或可稱為背西朝東、由脊柱向兩側(cè)展開的華夏之翼。而太行山就是其左翼的主要部分。歷史上對太行八陘的排序,是把最南邊的軹關(guān)陘作為第一陘,依次向北,到最北邊的軍都陘為第八陘,這也包含了把南太行作為太行山向北伸展的起始之根部的定義。
?
行山的意義并不僅在于它本身,還在于自兩百多萬年以來的第四紀時期,正是由于太行山的強烈抬升,才有了太行山以東盆地的不斷沉陷,太行山東緣大斷裂造成的這種地形上的一正一負,才使得西邊不斷地削山移土,東邊不斷地填海成陸。對古海岸遺跡的科學研究,已表明距今7400年時,華北海岸線還位于保定—石家莊—邯鄲—安陽一線的太行山麓。此時的古人如果登上太行山向東俯瞰,應當是憑海臨風、汪洋無邊的景象。而大約與此同時或稍后的仰韶文化遺址,還在黃河剛剛東出三門峽的南太行與伏牛山之間。
?
而隨著太行山山前平原的向東推進,文明的繁衍也向東擴展,在太行山東麓的河南安陽,才出現(xiàn)了距今3000多年的殷墟遺址。距今約1800年前的東漢末年,曹孟德?lián)魯≡B,掃平北方時,華北平原的天津至現(xiàn)今黃河三角洲的大片地區(qū)還在海中,因此曹操統(tǒng)一的中國北方地域,是不能和今天同日而語的。因此,說太行山是華北平原的母地并不為過。
?
但是,跟許多大山脈都是大河流域的分水嶺不同,比如秦嶺是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分水嶺,天山是塔里木盆地與準噶爾盆地內(nèi)流水系的分水嶺,太行山雖然巍峨高聳,卻并不構(gòu)成分水嶺,太行山的河流水系是橫穿山脈而過的。借助山西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的巨大地勢反差,沁河、漳河、滹沱河、沙河、唐河、拒馬河、永定河等河流,橫切了太行山主脈,匯入黃河與海河這兩大水系,直奔東海。
?
?